北京大成(重庆)律师事务所

新闻资讯
过年随笔丨山城五日

大年三十儿的北京,风和日丽,较暖的阳光驱散着初春的冷。

要过年了,很多北漂儿都已回乡和亲人团聚,大街上的行人变得稀少起来,与往日人流如织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车流也远不如往日多了,稀疏的车辆流动在宽阔的马路上,已经习惯了在拥堵的路面上见缝插针的司机们,一定不太习惯这突如其来的通畅,很多人惊奇的发现北京这马路原来有这么宽阔,开车的同时还能看到路面了。地铁里空空荡荡的,少了透不过气来的拥挤,没了嘈杂的急躁和不安。车厢里屈指可数的几个乘客,悠闲地坐在座位上,惊喜而好奇的四下张望着,拿出手机不断的拍照,似乎要把这难得的空旷和清闲立即发送到微信圈里,让朋友们感受一下拥堵之外的别样北京。

经过全家人无记名投票,今年把过年的地点选在重庆。这么多城市,为什么选中重庆?如果有颁奖词的话,应该是这样描述:这是一个我们全家人都没有去过的地方。

历史上描写重庆的诗篇有很多,描写蜀道之难最有名的诗篇,莫过于李白的《蜀道难》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李白从不同的侧面描述蜀道之难:“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李白最后总结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李商隐因为旅游来到重庆,因巴山夜雨阻隔了回家的路,于是写一封信给自己的亲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是李商隐在信中向家人述说自己的无奈。“何当共剪西窗烛”?郁闷纠结的李商隐告诉家人只能等到回家之后与家人共同回味巴山夜雨了。

李白从山高险峻无路可走感叹蜀道之难,而李商隐则是从天气现象来抱怨蜀道难行。两个人讲的都是山路和陆路的难行。李白的另一首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所表达的是水路的顺畅和轻快,这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老李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由此看出水路还是很畅通的。但是此时的李白,顺风顺水心情大好,已经不觉得蜀道难行了,再加上这家伙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这里边到底有多少心情的因素,我就不好讲了。

取火车票时,发现有两个乘客因被法院列为“失信人”而被拒绝乘坐高铁。两个人只好郁闷的离去,看来大年三十是赶不回家乡了。这对于把过年和家人团聚看得很重的国人来说似乎很残酷,但是诚信缺失其实是比不能回家更为严重的事情。因为诚信的缺失,即使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让你回家的路变得遥远。这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法律的严肃性,司法的公平公正关乎社会秩序的有序运行。对失信者采取必要的限制或处罚措施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手段。

坐高铁,出北京,经河南,过湖北,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奔,终于抵达目的地重庆北站。北京、河北、河南地处华北平原,修建高铁无需穿山越冷,但湖北、重庆都有崇山峻岭高山阻隔,要打通无数个隧道。

蜀道之难,既阻隔了李白的浪漫之旅,也耽搁了李商隐的回家之路,这是古人对蜀道难行的慨叹和无奈。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让我们朝发夕至,也让李白们“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永远留在文学作品里。

 

初一日 山城夜景

 

重庆是一座特别的山水之城,其特别之处在于市中心三面临江,一面靠山,倚山筑城,建筑层叠耸起,道路盘旋而上,形成这座城市的独特风貌。

建筑物坐落的位置最为神奇,起于山上者,拔山而起,颇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魄;起于地上者,掘地而起;起于水上者,如出水芙蓉。重庆是一座人和山水联系最紧密的城市,是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重庆的地势是立体的,依山而建,建筑群也是立体的,立体的建筑群造就了立体的夜景。这立体的感觉相比于平地多了不少的诗情画意和观赏趣味。

晚上的解放碑区域是最漂亮的,高大的树木上,由一张张彩灯结成的大网,罩在整个树冠上,有的地方五六棵大树用一张网罩起来,形成一道银装素裹、金碧辉煌的墙。

解放碑的夜景,代表着商业的繁华和商家的实力。长江大桥和嘉陵江大桥的夜景,气势如虹,是一种山水相连的壮阔和高远。一棵树的夜景,从不同角度观看山城全貌,更是诗情画意的立体展示。

朝天门的夜景最为奇特,两江汇合处,形成三角之势,各有嘉陵江大桥和千厮门大桥飞架两岸。两岸皆有山,山坡上和山顶上都有建筑高低错落,在建筑与建筑之间都有茂密的数目和花草覆盖,透过楼间距和楼顶,依稀看到远山的存在。以蓝天和开阔的江面为背景,山与楼共同勾画出美丽的天际线,这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巨幅画面。

其实,重庆的夜景早在清代就已经很有名气。“万家灯火气如虹,水势西回复折东。重镇天开巴子国,大城山压禹王宫。楼台市气笙歌外,朝暮江声鼓角中。自古全川财富地,津亭红烛醉春风”。这是身为重庆人的清朝人赵熙对重庆富庶生活和灯红酒绿的夜景的描述。

 

初二日 解放碑印象

 

解放碑最初兴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底落成,命名为“精神堡垒”以激励中华民众奋力抗争以驱逐日寇,抗战胜利后改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1950年该为“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

该碑是全中国唯一的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家纪念碑,用以纪念重庆对于国家的伟大贡献。它是抗战胜利的历史见证。

倭寇的铁蹄并未踏足四川地面,但是四川为全国的抗日提供了五分之一的兵员和近三分之一的财政粮赋。350万川军出川抗战,其中64万多人伤亡。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四川人民这段英勇悲壮的岁月,是四川有史以来最光辉灿烂的一段历史。

四川农民王者成,赠给儿子一面“死”字旗,旗上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日寇入侵之时,不分阶级,不分意识形态,不分信仰,不分地域,不分老幼,不分地位,不分贫富,全民同仇敌忾,共筑精神堡垒,形成一致对外的民族气概。抗日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是所有中国人所共有的精神。

平生第一次见到解放碑,失望大于惊喜,没想到早就名声在外,名闻遐迩的解放碑居然像一个全新的装饰品,经济的繁荣掩埋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建筑的风貌远不如其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意义。

解放碑记录着重庆的历史与文化,支撑着重庆的过去和未来,如今的解放碑已是中央商务区的代名词,解放碑所代表的经济意义远大于他原有的历史意义和民族精神。

在这繁华的背后,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的是什么。我们在建立新秩序的同时,应该从旧秩序中继承和保有哪些有用的东西。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脉络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种一以贯之的精神价值始终左右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历朝历代都是从继承旧世界开始,建立一个新世界,从整个历史脉络来看,我们不能完全丢掉旧的东西而建立全新的东西,假如旧的一旦被打破,新的又不被接受,就会陷入多么可怕的境地。

在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我们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甚至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痛定思痛之后,好在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历史重要性和现实的紧迫性。我以为,比毁坏环境更可怕的是精神家园的遗失,有多少人尤其是年轻人还知道这碑的原本意义和其所承载的民族精神。

窃以为,尊重民族精神首先要尊重历史,财富的保值增值固然重要,民族精神的保值增值则更是必不可少。

 

初三日 参观渣滓洞白公馆

 

游览了解放碑,看过了磁器口古镇,参观了洪崖洞,再去渣滓洞和白公馆,感觉心情最为复杂。解放碑、磁器口古镇、洪崖洞代表着重庆的历史变迁和现世的繁荣,而渣滓洞和白公馆确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

以前对渣滓洞、白公馆的了解,起于《红岩》和在烈火中永生》两部小说。我想没来过重庆的人也和我一样,也大抵如此。听着《红岩》和在烈火中永生》长大,从小学开始就对国名党迫害共产党的残酷手段恨之入骨,对共产党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豪迈气势充满敬意。上小学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红岩烈士的英雄形象,只要听到《红岩》和在烈火中永生》中的文字,气概总是为之一壮。尽管幼小的身体发育还不成熟,尽管自己还不是共产党员(现在也不是),心中总是涌起无限的胆气,感觉自己已经是钢筋铁骨,时刻准备着和迫害共产党人的国名党反动派进行顽强的斗争,甚至时刻准备着和敌人同归于尽。

不管渣滓洞和白公馆充满着怎样阴森恐怖的气氛,毕竟已经隐入历史的烟云,营造这种氛围的当事者也早就偏安台湾一隅,暗自总结失败的教训发奋图强去了。

随着历史的进程,特别是和平发展的今天,民族内部的裂痕逐渐模糊起来,倒是渣滓洞看守所的标语依稀可见并给以启示。

标语共四部分:

第一、“命令重于生命,工作岗位就是家庭”。这是对岗位人员的工作要求,强调了服从命令的重要性。

第二、“中国国民党党员守则:一、忠勇为爱国之本;二、孝顺为齐家之本;三、仁爱为接物之本;四、信义为立业之本;五、和平为处世之本;六、礼节为治事之本;七、服从为负责之本;八、勤俭为服务之本;九、整洁为强身之本;十、助人为快乐之本;十一、学问为济世之本;十二、有恒为成功之本”。撇开政治立场来看,这些守则还是贯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如果仅仅是用口号来欺骗糊弄老百姓,不落在实处,失信于民是迟早的事。口号误国,实干兴邦,警钟长鸣。

第三、“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第四、“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尤”。

统治者历来都是以正统自居,以自己正确自居,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塑造和改造世人,想不到的是当政权大厦倾塌时,这些刑讯逼供的道具都会成为一方迫害另一方的历史罪证。

历史虽已远去,但刑讯逼供,暴力摧残意志,冰冷的刑具摧残肉体和精神的恐怖仍历历在目。


初四日 山城的早晨

 

早晨6:00左右起床,出了邹容广场,走到解放碑,然后顺山路下行,约摸十几分钟的功夫,便到了长江边上,沿着这条滨江大道,顺着江水流动的方向走下去,便是嘉陵江。

江边的高楼大厦颇为奇特,依山而立,面水而建,乘坐电梯上楼,显示的明明是九层,出了电梯却是地面,原来地下还有八层楼,只不过第一层楼是在江边。在这样复杂的地貌之上建造高楼大厦,其难度之高,成本费用之高可想而知。

两江连接处,不惊不扰,没有波浪起伏,没有泥沙翻滚。来到朝天门最高处的平台上,黎明中的山城显得安静与祥和。看着朝天门黎明中的夜景,山水相依,波澜不惊,心中所有的烦忧都会一扫而空。

7点左右,五颜六色的夜灯逐渐隐去,一声气迪长鸣,开启了山城的早晨,这是山城一天中最原始的状态。

想当年,国运萧瑟,日寇入侵,倭寇的铁蹄彻底打破了山城的平静与和谐。民国政府不得不退守重庆,关系整个国家制造水平的大型辎重设备都是经过长江运抵重庆的。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在中华民族危难时刻,作为母亲河的长江庇佑了中华民族的有生力量,保住了抗日的物质基础。此时此刻,你会想到,长江母亲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在领略了朝天门的开阔与壮美,恋恋不舍的走下高台,有一家重庆小面馆已经开始营业。热气腾腾的小面,热气腾腾的摊位,热气腾腾的日子,热气腾腾的生活,点亮了热气腾腾的重庆。

山城的路很特别,因为都是在山坡上,所以没有平坦的路,也没有笔直的路。山路弯弯,七拐八拐,一会上坡儿,一会下坡儿,让你辨不清东西南北,到是能让你充分领略山城的规划之难和建设之难。

由于路的原因,重庆人一般不骑自行车,共享单车在这里也就没有市场。从滨江路回到解放路,中间要翻山越岭,爬上大概相当于20几层楼高度的山坡,让我充分感受了山城特殊的交通环境。

 

初五日 山城火锅

 

重庆是一座山城,城和路都建造在山坡上,整座城市山环水绕,历来都是一个大码头,是王者必争之地。雾是这座城市的主宰,历史的纷争、现实的腥风血雨以及大自然的狂风暴雨皆隐在这雾里。任何试图透过迷雾看清这座城市真容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作为普通百姓,找一个地方,吃一顿正宗的山城火锅才是正道,既然不能透过迷雾看个通透,那就来他个大汗淋漓,让自己的七窍变得通透吧,火锅是重庆百姓的福分和最爱。

火锅不是重庆人的发明,但是重庆人把火锅发展到了极致。鸳鸯火锅最能引发人们的奇想,也最值得的回味。

[以下文字纯属调侃,如有不当立即删除]

历史学家从火锅里找到了灵感,提出了楚河汉界的说法。

蒋先生从火锅里找到了灵感,在共产党逐步得势,国民党逐渐失势的时候,向共产党提出了划江而治的构想,毛先生不仅一口回绝,还向老蒋发出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通缉令。

邓先生从火锅里找到了灵感,在充分考虑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随着历史进程,山城人发明了九宫格火锅,我以为九宫格凸显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我的肉不能跑到你锅里,你的肉也不会跑到我的锅里,充分体现了对物权的保护。(2018年2月20日草于重庆邹蓉广场B座)